打造网上国际投资促进平台 致力于中国投资促进事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开发区新闻 > 文字新闻
全方位对接上海 抢抓机遇争先锋
发布时间:2020-01-19    来源:南通市人民政府

  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全力推动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上海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龙头。对接上海,是南通落实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必须要做好的一篇大文章。

  1月16日,南通团省人大代表和住通省政协委员在热烈讨论报告时认为,对于南通而言,就是要找准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中的定位,做足做深全方位对接上海这篇文章,加快打造综合性交通枢纽,在人才、文化、医疗等领域接轨,以实干争先为全省高质量发展贡献出南通力量。

  机遇叠加,高质量发展未来可期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在南通落地转化的关键之年,也是南通经济总量过万亿的突破之年。

  “我觉得在长三角一体化的背景之下,包括如皋在内的南通面临着千年难逢的机遇。”省人大代表、如皋市市长何益军欣喜地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将显着提升南通在长三角区域的地位,显着改变南通城市发展格局,并增强南通区域发展综合竞争力。如皋在城市、生态、文化等方面拥有独特的资源禀赋,在产业体系、土地空间、营商环境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在长三角一体化新征程中争取主动、赢得先机、拔得头筹。“对未来发展,我们有很好的预期。”

  “海门对接上海已经有了良好的基础。”省人大代表、海门市市长郭晓敏感慨地说,得益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战略机遇,海门加强对接上海,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活力。目前,海门已与上海的黄浦、闵行、宝山、徐汇、崇明等区开展战略合作,12个区镇均与上海镇街或开发园区建立了合作关系,新招引的产业项目60%来自上海。“我们将落实《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和上海‘1+8’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研究出台海门实施方案,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率先作为、争当先锋。”

  “南通新机场项目对江苏高质量发展、民航强省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觉得报告中的利好消息为我们创造了很好的环境和条件。”省人大代表、南通机场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陈林说。

  交通对接,建设一体化重要支点

  交通互联互通是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基础。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上海大都市北翼门户城市建设,这也是南通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方向。去年,我市推动南通新机场、北沿江高铁、通州湾集装箱新出海口等一批“高含金量”的重大战略工程成功纳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南通“通江通海通上海”的枢纽地位日益凸显,也为全方位对接上海创造了更好的机遇和条件。下一阶段,我市将重点抓好三大战略性基础设施工程,即南通新机场、北沿江高铁、通州湾新出海口的规划建设,全力构建大交通,对接大上海,打造名副其实的上海“北大门”,实现全方位对接上海。

  本次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加快完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开工建设北沿江高铁,建成通车沪通长江大桥等。“这些重大利好让我们感到无比的振奋。”郭晓敏欣喜地说,随着一系列重大战略性交通工程的加速落地实施,海门已经具备了“通江通海通上海”的现实条件。海门将瞄准沪苏通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目标,高标准编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2021—2025年)》,推进交通格局由单一体系型向综合枢纽型、基本通达型向集成运输型转变,真正把“靠”的优势变成“通”的现实。“对外要打通大通道。积极谋划轨道交通、过江通道建设,稳定北沿江高铁海门段线型和海门北站方案,加快海太、崇海、临永、如通苏湖海门段、南通至海门路面城际轨道交通、连接南通新机场、北沿江高铁站的市域快速通道等项目研究,打造联通上海苏南、融入南通主城的复合型交通走廊。”

  “目前,南通新机场已经形成了‘四个有’的良好局面,即有国家战略支撑,有省市协议明确,有专家意见支持,有两地机场协同。”陈林介绍说,去年《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出台后,明确了南通新机场建设和功能定位,就是使南通新机场成为上海国际航空枢纽重要组成部分。今年计划实现三个小目标,一是力争尽快获得选址批复,二是高质量地进行工程预可研的编制,三是适时启动工程设计方案的招标。“南通新机场是一个跨区域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我们做好了长期吃苦的准备,因为这个项目既快不了,但是也慢不得。”

  “充分发挥战略工程的牵引作用,以‘大通州湾’思维规划建设新出海口,为打造战略支点提供有力支撑”。前不久的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再次吹响了建设通州湾新出海口的“号角”。郭晓敏表示,海门将立足新出海口建设主力军的发展定位,积极推进江海联动开发,全面启动东灶新河及内河港池、小庙洪上延航道、通海港区至通州湾疏港航道建设,积极配合做好南通绕城高速、疏港铁路、洋吕铁路前期工作,全面构建“铁路连港区、内河到码头、港口通大洋”公铁水一体化集疏运体系。在江港海港的运营管理上,积极配合市委、市政府探索建立与苏州港、上海港协同共享的港口建设运营市场化合作模式。

  优势互补,打造未来发展增长极

  南通与上海地缘相近、人缘相亲,一直以来交流密切。全方位对接上海,是我市参与长三角一体化的战略举措,也是市委十二届十次全会对全市工作总要求的重要内容之一。从当前来说,南通要借力上海,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文化交流等方面尽快实现互通互享,以优势互补加快同城化进程,打造未来发展增长极,为南通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

  “报告明确要大力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南通与上海在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会更加紧密。”省人大代表、南通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吴元新说,蓝印花布起源于南宋时期的上海,发展在南通,如今蓝印花布已经被不少上海市民当成了南通的城市符号。作为非遗传承人,他计划建设蓝印花布传承基地,吸引更多的上海市民来南通旅游,亲身感受和仔细了解南通的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上海市民把南通传统文化带回上海,使两地的文化更亲,使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有后劲。”

  “全方位对接上海,要让高层次人才留得住、用得好。”省人大代表、南通理工学院董事长陈明宇说,随着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南通对高层次人才越来越渴求,也出台了不少好政策。南通的9所高校要进一步强化与上海的产学研一体化;南通要依托中央创新区集聚研究院、研发机构,吸引更多的高层次人才落户南通。为了满足上海企业来通落户后的用工需求,我市要继续鼓励通籍毕业生返乡就业,还可以赴外招聘急需人才,尤其是要招引适合产业发展需要的人才。“人才对于企业、项目落地至关重要。作为高校,我们应该勇担责任。”

  “在与上海医疗资源接轨的过程中,南通要为老百姓提供更方便的服务,享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省人大代表、南通瑞慈医疗管理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方宜新说,在对接上海过程中,南通医疗不仅在市场上接轨,更要在技术上接轨,通过柔性引进人才的方式,让更多的上海医疗专家为南通市民服务,并在医养一体化方面要进行新的探索。

  对此,省政协委员、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崔志明建议,南通要提升医疗卫生系统的服务能力,加强科技合作,健全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大对接上海的力度。如市二级甲等以上医院可以与上海三甲医院开展全方位医疗技术交流合作,定期邀请上海医院的名医来南通进行坐诊、会诊、查房指导、带教手术等。双方合作单位要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努力为深度接轨上海搭建更高平台、创造良好环境、提供政策支撑等。

上一条:轨交2号线先锋镇站西区主体结构封顶
下一条:全方位融入苏南 推动一体化发展
与我们联系
  • 联系电话:+86-0512-53660867
  • 传  真:+86-0512-53660867
  • 邮  箱:info@investchn.com
Copyright © 2015-2024 InvestCH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投促中国 沪ICP备2023002757号